我的水晶球说,如果新劳动法不变,目前中国的外贸顺差会在一年内变为逆差。
回到现实中来: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受益)的情况下,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相对拉大,这难道不正是中国今天的事实吗?为市场经济辩护,这样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应当尊重起码的事实吧。然而,有些人直到现在也拒不承认这个地球人都早就知道的事实。
张维迎之所以把这个常识看作是一种误解,就在于,他把贫富差距扩大与普通人受益截然对立起来,将两者看作是势不两立的事情。处于收入分配天平另一端的50%的低收入纳税人的收入仅占全国总收入的12.8%,低于2004年百分之13.4的水平。进入专题: 张五常 。只承认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却又否认市场经济拉大收入差距、促使两极分化的作用,这样美好的市场经济在当今世界恐怕还没有出现。但有人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甚至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结果一定是贫富差距扩大。
但灯泡的价值对富人来讲要比穷人小,因为富人有钱,没有灯泡,他可以点很多蜡烛,而穷人一根都买不起。没办法,社会不公、贫富分化与市场经济的确有着某种内在的天然联系。只要企业家抽出资金就会给高价楼盘带来降价压力。
硬一元不是不赚钱,但问题是硬一元里最核心的产品设计能力外商从来不会与中国合资企业分享。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恰好是制造业的话,那么你此刻所感受到的是不折不扣的萧条而不是过热。我们哪里知道,这个想法前提就是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难道是我们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第一个错误就是以拉动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无疑的造成投资过多,而消费过少的局面-----------我们工厂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由于国内消费不足,只有出口卖给外国人消费,因而必定造成所谓出口创汇的现实情况,我国出口减掉进口的贸易顺差几乎是日本的两倍,而达到9%的高水平,因此外汇迅速积累。因此,什么才是最好的策略呢?那就是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怎么做呢?首先想一想,能卖掉的衣服肯定是消费者喜欢的衣服,假设 100件衣服前天卖了12件,昨天卖了6件,今天卖了7件,他们就根据这三天卖掉衣服的共性设计衣服,根据趋势变化稍作修改,而不要创新。
为什么A愿意报低价?因为代工业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扩产容易,但扩产都是一次性固定投入,扩产之后的维护成本会逼着代工厂不敢减产,因为签单的时候外商只给一个边际的毛利率,根本不考虑你有多高的固定成本。我请大家仔细想想,从一块美金升值到10块美金的的过程当中,10减一,这9块美金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产业链6+1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延长劳动时间等等,真可谓不择手段,不停压榨,然而放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只不过是只针对一美金这部分做文章,在最不赚钱的领域不停压榨。
以环境破坏为例,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 16个。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欧美各国的手中。而我国服装制造业有没有6+1的部门呢?基本上都有,但大多数分属于不同的企业,更重要的是缺乏高效的整合。
这样不但加快了周转率,同时吸引了更多的顾客。而其它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造成的工伤事故有多少,目前没有统计。如果缺乏一个严刑峻法的法治化游戏规则,而盲目的引进外资,你陡然放两只秃鹰在天空翱翔,这两只秃鹰将会像洪水一样席卷大地,把良田都淹没,因此未来的格局一定是大欺小,强欺弱。而且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中国代工厂只能忍气吞声,任打任骂。
这种现象是暂时的经济周期性问题吗?如果不是的话,按照这种趋势走下去,到了年底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可能达到了50%?这会释放出超过几千万人的失业人口,再加上依靠他们生活的大约上亿人的亲属,也就是说有接近上亿人口的生活问题立刻显现出来。不过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举个农民种地的例子来做解释,大家可以想象农民如何做灌溉呢。
所谓的产业升级,不应该仍然在6+1的1上面搞升级,而应该从1升级到 6的环节。进入 郎咸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产业链阴谋 。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泰将责任推向中国代工厂时,中国老板只有自杀以明志了。产业链阴谋下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产业链高效整合面对重重危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我想透过一个简单例子------世界知名的服装品牌西班牙的飒拉(Zara),系统地解答这一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代工厂既不具备硬一元的核心能力,也不懂得掌控软九元。那么他们怎么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呢?我举个例子,为什么妇女同胞总认为衣橱里少了一件衣服,肯定是她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衣服,如果她们知道的话,他们就会去买了,因此衣橱就不会缺少一件衣服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思维转换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的新时代,因此政府推动的产业政策就格外的重要。哦,农民同志都知道的事我们会不知道吗?什么是洪水泛滥?那就是大欺小强欺弱,我们今天的国际化包括头上的两只秃鹰,就是打开水闸之后,忘了挖沟渠了,洪水漫流大地,把我们内资企业的良田美地都淹没了。
中央党校周天勇所收集的数据证实了我的观点,从这些数据来看,这种制造业对中国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劳工的剥削是不可想象的。第三个管道,我称之为海尔现象,海尔筹集150万资金自己去干房地产,很多媒体说那是海尔战略重新出发,我说不对,那是海尔在过冷部门的家电制造业干不下去了,就从过冷的制造业部门抽出大量资金,打入过热部门,干开发商了。
我对这点特别推崇,因为要想到放弃大家都认同的自主创新思维,就是一个最创新的思维。安海斯-布什公司就是头上翱翔的第一只秃鹰,他叫做产业资本。
但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胜利带给我的却是更沉重的负担,在众多网民的要求下,我接着八大危机的文章进一步唤起全民意识的觉醒,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时代。如果把目标搞错了,在二元经济环境之下推动这种控制流动性过剩的宏调是什么结果,可以通过三个管道彻底的打击了二元经济的制造业部门。
我这个看法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当然也有不少人甚至完全没有听懂。凯雷基金是谁,凯雷基金就是天上翱翔的第二只秃鹰,它叫做金融资本。然后引入网上同时报价的办法(这正是现在的做法),让三家在短时间内同时独立报价。因此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在07年你可以糊涂,因为楼市泡沫,股市泡沫,通货膨胀你可以用简单的钱太多来解释,可是2008年,你看不到楼市泡沫了,你反而担心,楼市要下跌,股市更不用讲了。我们还在搞招商引资,欢迎他们进来洗劫我们的企业。
此外,为了加快运输速度,他们用飞机而不是轮船从西班牙将成品运送到上海或香港,虽然飞机运费很高,但是高效整合更重要,成本会更低。因为,我们的政府认为,今天中国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
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以资源浪费为例,中国百分之八十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结。
我要清楚地告诉各位: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市场。灌溉其实很简单,你把这个水闸打开之前必须得先挖沟渠,沟渠挖好之后再把水闸打开,让水顺着沟渠流到需要水的农田。此外,以飒拉为例,品牌的建立是产业链高效整合后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企业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倒果为因。换句话说,外商透过掌控全球产业链,可以轻而易举地挑起中国厂商的价格战,进而让中国制造走向恶性循环。
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沟渠?我们绝对欢迎国际化,我们绝对欢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大举进入中国但是也要挖沟渠,大家知道什么是沟渠吗?那就是你一定要指定一个严刑峻法的法治化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是要控制这个国家的所有个体包括政府包括国有企业包括百姓。目前广东企业在这种压力之下,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几乎达到30%,而江浙两省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也达到20%。
而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下,中国代工厂事实上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对于媒体上以及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的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这个命题本身,能多一些辩证思考。
这个时刻我想起了屈原所著离骚的一段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夫复何言啊。这三个管道无疑的使得资金从过冷的部门逆流转到过热的部门,使得过冷部门更冷,制造业逐渐萧条,而过热部门更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四年的宏调会失败。